赓续历史文脉 增强文化自信!山东文物事业百年回顾与展望


赓续历史文脉 增强文化自信!山东文物事业百年回顾与展望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习近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文物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山东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意见》,颁布《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省政府与国家文物局签署《合作实施“齐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计划”框架协议》,深入对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面推进考古发掘、保护传承、合理利用各项工作。各级党委政府不辱使命、守土尽责,全省文物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资源篇


山东,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明灿烂。“沂源猿人”早在距今60万年前就已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山东史前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一脉相承、连续发展的文化序列,是中国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文化没有中断的重要实证。

“五岳独尊”的泰山、儒家文化发源地“三孔”、横亘齐鲁大地的齐长城、流经山东643公里的大运河、春秋五霸之一齐国都城……经文物普查,全省登录国家数据库不可移动文物3.35万处,可移动文物286万余件(套),莱州云峰山石刻,邹城鲁荒王墓出土的丝织品、漆木器,临淄出土的战国铜组合餐具等。这些浩如繁星的文物资源,既是齐鲁大地勤劳智慧的先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历史篇

山东文物事业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起步早、门类全,在中华文明探源、考古研究、文物保护、博物馆建设等多个方面成果丰硕,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30年,济南章丘城子崖遗址第一次考古发掘,发现龙山文化遗存。


1959年,泰安大汶口遗址的发掘,发现了距今6100-4600年的大汶口文化。


1935年发掘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至今,发现商代甲骨文及高等级墓葬。


1937年12月27日,侵华日军攻占济南,王献唐等护送着五箱山东省立图书馆最为珍贵的古籍文物,保护古籍文物免遭战火焚毁的厄运。

成就篇

进入新时代,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工作方针,牢牢把握“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要求,文物工作亮点纷呈。


创新提出“七区四带”文化遗产保护片区战略。将全省划分为曲阜、临淄、省会、渤海、半岛、沂蒙、鲁西“七大片区”和黄河、大运河、齐长城、山东海疆“四条文化遗产带”,推动实现全省文物工作由各自为战向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由单体保护向整体片区保护转变。


文物保护基础工作扎实推进。逐步完善不可移动文物的“四有”工作,水下考古成绩显著。十三五以来,全省配合建设工程完成考古调查、勘探项目637个,调查线路6400公里,勘探面积7千万平方米,发掘面积25.7万平方米。一系列重大考古结出累累硕果,全省累计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项目达22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文物保护重点项目实现新突破。“十三五”以来,全省争取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达14.78亿元、项目529项,居全国前列。全省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建成景区并开放620处,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品牌和观光旅游目的地,为促进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撑。


博物馆事业繁荣发展再创新佳绩。全省博物馆达603家,博物馆总数、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数量、非国有博物馆数量、革命类博物馆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十三五”期间,组织实施各类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208个,举办各类展览3万余个,年均举办各类教育活动3万余次,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再展新亮点。全面完成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调查工作并公布全省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名录,启动编制《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五年来,组织开展133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修复项目,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红色主题展览展示活动。挖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精心创作打造歌剧《沂蒙山》、吕剧《大河开凌》、杂技剧《铁道英雄》等优秀剧目;建成红色旅游景区百余个,累计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


文物执法和安全工作常抓不懈。深入贯彻落实文物保护“一法一条例”,建立完善多部门联合监管和执法机制,严查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违法建设、擅自修缮、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等各类文物违法案件。

展望篇

省委把文化强省建设列为“九个强省突破”的重要内容,开启我省文物事业发展新篇章。“十四五”期间,全省文物工作坚持以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为主线,以提升保护质量和利用效益为中心,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动力,深入实施“七区四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战略,全力开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新局面。


让革命文物绽放时代光彩。加强规划编制、整体保护、内涵挖掘、展示利用,讲好党的故事,擦亮初心使命。


完善“文物安全天网工程”。加强与纪检、公安部门合作,遏制法人违法现象,加大对文物犯罪打击力度,守牢安全底线。


提高文物服务社会水平。全面完成山东省文物保护科研修复工场建设,构建协同一体的全省考古及文物修复工作网络,打造全省文物收藏、修复、展示中心和文化交流新窗口。


加强考古发掘。开展“考古中国”等重大考古课题项目,高标准规划建设考古遗址公园,让考古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走进千家万户。


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做好长城、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助力海洋强省战略,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及海疆历史文化廊道建设。加强文旅融合,创建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赓续历史文脉

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全省文化文物工作者将以崭新的姿态

开拓创新、拼搏进取

为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