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青高铁临淄东古村北遗址举行公众考古开放活动
2017年7月28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济青高铁临淄东古村北遗址公众考古开放日活动”。 活动由首都师范大学钱益汇教授主持,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孙波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杨勇研究员、临淄区文物局韩伟东局长和考古领队赵益超出席活动并做主旨发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耶鲁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师生和齐文化博物院、广饶县文物局工作人员还有遗址附近村民、高铁施工人员等百余人参加。

该遗址位于临淄东古村北淄河西岸的台地上,南距齐都临淄城大城北墙仅500米。为配合济青高铁检修站的建设施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首都师范大学联合对施工区域进行考古钻探与发掘。根据钻探与发掘情况来看,该遗址包含西周至西汉时期墓葬、窖穴、房址、陶窑、灰坑等多种文化遗存,并出土大量陶器、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对于研究这一时期居民的生活方式、经济状态、社会模式以及齐都临淄城周围的功能分区、结构布局等有重要的作用。

活动仪式上,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孙波副所长首先对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对遗址下一步工作与文保方案提出了明确的建议,鼓励考古工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公众开放活动,希望在今后进行科学考古发掘的同时,要注重向公众宣传考古,提高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以便于日后更好地开展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

临淄区文物局韩伟东局长在活动现场就大遗址保护问题向前来参观的村民普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刑法》的相关规定,要求民众要有很强的文物保护意识,做守法的好公民,同时介绍了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的长期规划和目前建设情况。赵益超队长向与会专家和公众介绍了工地基本情况和考古工地正式发掘以来的阶段性成果,并对参与考古发掘工作的技术工人、附近村民的长期支持与配合表示感谢。

前来参加活动的村民认真观看了公众考古宣传栏,了解了考古的基本流程和部分考古常识,并在考古队员的指引和解说下参观了遗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杨勇研究员就部分遗迹现象,对随行同学和参观群众进行现场讲解。来自耶鲁大学的王庆铸博士,对遗址中发现的红烧土进行采样,准备进行地磁检测,以判断遗迹的绝对年代。参观人员驻足观看并提出问题,考古队员尽量用通俗的语言去给大家解答有科技考古的相关专业问题。

参观出土器物时,有村民就器物的年代以及考古人员如何判断年代等问题询问考古队员,工作人员一一回答。在了解了考古队员收集陶片的作用后,一位村民说道,“没想到平时在地里发现的瓦片竟然有这么大的研究价值”。

考古遗址的公众开放是进行公众考古宣传最直观的方式,参观者在参观遗址和与工作人员的交流过程中,可以了解到遗址的基本情况和考古工作的基本流程。做公众考古的目的就是要向公众分享考古的成果,让公众看到真正的考古工作,以消除其对考古工作的误解,了解到考古的重大意义,从而能进一步支持和参与考古工作,提高文物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