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解读:十大工程、46个项目任务,山东文物保护利用出实招
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委宣传部联合印发《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实施方案》,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创新推出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齐长城遗址保护利用、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海岱考古”、 古城古镇古村落古街区保护利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让文物活起来、文物法治和安全、齐鲁文博人才培育十大工程。《实施方案》逐项明确了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工作目标,确定重点项目及任务46个,呈现4个特点。
抓特色,出亮点。山东省有三个国家文化公园,是考古、革命文物等资源大省。“十大工程”突出特色,实施一批黄河流域、齐长城、大运河遗产的保护、考古和展示项目,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实施“海岱考古”工程,深入实施焦家遗址、岗上遗址、稷下学宫遗址、跋山遗址发掘研究等“考古中国”“中华文明探源”山东项目;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围绕“迎接二十大、见证新时代”、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传承好红色基因。
抓长远,打基础。保护管理是文物工作的基础和根本。《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古城古镇古村落古街区保护利用工程。推进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的古村落、古街区保护利用工程,建设乡村博物馆,实施传统民居保护项目。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文化遗产旅游、乡村旅游。
促改革,活起来。《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工程。目前全省博物馆数量达639家,数量居全国首位。下一步既重数量更重质量,一方面完善博物馆体系,推动山东博物馆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实施“一县一馆”“类博物馆培育计划”,争取今年博物馆总数达到660家;同时实施精品展览和社会服务计划,推进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智慧博物馆建设项目。实施让文物活起来工程。开展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创新实践,评选公布山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名单;实施古建筑、石窟寺石刻保护利用项目;推进齐鲁古籍保护研究计划;推进“文物+旅游”,推动更多文物古迹、革命遗址纳入旅游线路。
保安全,强队伍。实施文物法治和安全工程。配合省人大今年出台《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进一步健全执法监督体系,实施文物安全专项行动和“天网工程”,今年组织各地设置“文物保护巡查”公益性岗位,壮大文物保护员队伍,严格文物巡查管理。实施“齐鲁文博人才培育工程”。拟5年内培养和引进30名左右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总数达到1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