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历史文脉 绽放考古风采 ---“沂水跋山遗址群专家论证会暨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考古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沂水举办
为更好认识跋山遗址文化内涵及演变规律,进一步研究跋山遗址群早晚关联及背后动因,促进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事业发展,2023年11月29-30日,沂水跋山遗址群专家论证会暨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考古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临沂市沂水县举办。
本次活动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及沂水县人民政府主办。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湖北大学、山东大学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业内12位知名专家、学者齐聚沂地,见证中心成立、论证考古发现。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临沂市及沂水县相关负责领导,跋山遗址群考古团队,中央驻鲁、省直新闻媒体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议程为举办“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考古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参观考察跋山遗址、水泉峪遗址、葛庄遗址,观摩跋山遗址群考古发掘成果展,举办跋山遗址群专家论证会诸项内容。
建立中心 辐射全省
11月29日上午举行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考古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王社江,我院书记、院长孙波分别致辞。
王社江研究员在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考古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上发言指出,山东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始于1965年,与华北其他省份相比,山东省旧石器遗存数量十分可观。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考古研究中心的成立,对于加强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孙波院长指出,鲁南苏北地区因“凤凰岭文化”常被作为较为独立的地理单元,为不少学者分析研究。该流域奠定了其在山东地区旧石器工作最为厚重的工作基础。截至目前,该流域发现细石器遗存超过百处。但石制品多系采集所得,缺乏系统调查和发掘,难以融入到整个中国旧石器文化框架内进行对比、讨论。山东对以跋山遗址为中心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群的发现、研究打破了上述僵局,对建立中国东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序列,论证中国—东亚人类连续演化,研究当时人类加工工具技术特点、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复原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大价值。在旧石器遗址聚集区沂水县建立旧石器考古研究中心思路应运而生。
沂水县委书记陈士贤表示,考古专家扎根于文化文物保护,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考古研究中心的成立,对提升沂水县文物考古能力,加强文物科学研究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与会专家、学者对中心的建立表示祝贺,对跋山遗址群近几年的考古工作表示肯定,对遗址群发掘出土数量庞大的石制品及骨制品表示震撼,并就遗址群今后考古工作给予专业指导建议,表示在接下来的考古发掘中,应注重遗迹、遗物的现场保护,尤其重视对临水区域文化堆积的保护;加强跋山遗址群的展示利用和宣传推广,开展大范围、多层次的公众考古活动,注重对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遗存的研究。
下午专家学者们前往跋山遗址、水泉峪遗址、葛庄遗址发掘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在遗址现场和考古成果展示大厅,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跋山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李罡向专家学者、领导们详细介绍了跋山遗址群发掘、调查情况及重要出土标本概况。
专家论证 共谋未来
30日上午召开跋山遗址群专家论证会,在听取研究馆员李罡关于他及其团队围绕跋山遗址所做的考古调查、发掘汇报后,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就遗址群发掘价值和后期保护利用等展开座谈论证。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王社江表示,跋山遗址群为打破山东旧石器考古工作瓶颈问题提供了极为难得的第一手翔实资料,随着跋山遗址群发现的旧石器遗址数量不断增加,将推动山东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希望未来拓展研究领域和空间,有更多的新发现和新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赵辉认为“跋山遗址群遗址的考古价值、历史价值是巨大的,但它的可视性、展示性很小,其考古研究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这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跋山遗址群的遗址及发现需要及时向公众传递,不能是考古人自己吆喝,要将这些发现放到社会环境中。他建议,政府积极与考古研究院沟通,将跋山遗址群所处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传递出去,面向世界,扩大范围。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夏正楷认为,跋山遗址是山东省境内少有的极具研究价值的旧石器遗址,在建立中国北方乃至东亚地区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方面,具有极大潜力与科研前景。他建议,邀请更多的考古专家参与解决跋山遗址群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这也是未来环境考古工作能够在聚落考古中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王幼平表示,跋山遗址地层连续,文化遗存丰富,时代为距今10万-5万年,为探讨中国境内现代人来源课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新证据。跋山遗址群新出土的细石器年代更早,与长期流行的石片石器工业构建起山东地区晚更新世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也为探讨华北南部细石器起源提供了新线索。他认为,文物遗址需要有最好的、完整的阐释和展示,但前提要对遗址有很好的保护,在开发利用研究中要予以充分重视。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陈全家表示,对跋山遗址群的年代测定,应尽快揭露遗址的连续地层剖面,并弄清楚该遗址的年代上限,建立年代序列和地层序列,同时动物化石和出土的石制品研究应开展全面分析,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分类系统。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裴树文就跋山遗址的埋藏环境和形成背景发表了看法,他认为下部堆积应属于沂河阶地,而上部堆积则显示了较为明显的坡积物的性质和特点。他表示下部文化层出土石制品磨蚀程度远大于上文化层的比例和数量,应与气候改变存在密切联系。此外他还建议基于跋山遗址群的丰富材料,在未来加强基金申报、人员构建方面的工作。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福友此前多次与我院联合发掘了沂源扁扁洞遗址、日照黄泥梁遗址及临沂凤凰岭遗址等,对我院近年来开展的旧石器考古发掘及调查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我院已形成一支专业化、团队化的旧石器考古队伍,在建立晚更新世以来的文化序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议在对跋山遗址石制品分析方面,要结合实验考古才能更好把握脉石英这种石料的剥片特征和规律,同时要注重水泉峪遗址中燧石石料的来源问题。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双权称,跋山遗址群考古发掘中揭露的遗址,在其使用、废弃以及埋藏阶段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对遗址形成过程进行分析,成为判断遗址完整程度以及解释人类行为与活动的基础。“参与跋山遗址群发掘的考古人员应进一步扩大发掘区,扩大发掘面积,把自然环境还是社会因素的影响弄清楚。”
此外湖北大学教授陈苇、山东大学副教授马欢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赵清坡也结合自身的教学和考古实践发表相关认识。
跋山遗址群的构建
山东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以山东为中心的海岱地区是我国古代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区域。经几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从距今万年的扁扁洞遗址到与夏文化相当的岳石文化,目前山东已建立起清晰的考古学文化谱系。然而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开展相对滞后,缺乏系统调查和规范发掘,也缺乏对相关遗存的深入研究。主要原因为没有可供学术交流和深入比较研究的典型遗址。2020年秋发现跋山遗址,并据此开展沂河上游区域旧石器时代专项调查及发掘工作,使这种不利局面正在被改变。
跋山遗址发现于2020年8月下旬,目前已开展了连续三年的考古发掘工作。该遗址堆积深厚,文化层连续,遗迹遗物丰富,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展示利用潜在意义,在国内同期遗存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建立山东旧石器中晚期文化年代序列具有重要意义;遗址所处文化时段非常重要,保存有国内罕见的、距今10-5万年的连续剖面,其工作的持续开展对解答末次冰期东亚现代人起源等国际热点问题具有重要学术价值;遗址发掘过程中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壮大了考古发掘研究团队,同时持续开展周边区域调查工作,极大扩充了遗址群规模。目前已在沂水、沂源、青州等地新发现旧石器遗存70余处,极大丰富了我们对该区域旧石器时代文化面貌的认识。如位于该区域的水泉峪遗址,涵盖细石器和小石器工业两种技术形态,地层堆积自然过渡,时代衔接并无缺环,极为难得。尤其出土细石器层位初步测年数据显示为距今2.85万年,使沂沭河流域成为华北地区细石器技术出现最早的区域之一;此外,新发现并发掘的沂河头遗址、葛庄遗址等,在与跋山遗址时代相近背景下体现出石器面貌的差异性,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该区域晚更新世以来旧石器文化的复杂性、多样化特点。
这些工作是对跋山遗址研究横向、纵向两个方面的有益补充,也是立足沂河上游区域辨堆积、找规律,坚持野外调查工作取得的重大进展。自此围绕跋山遗址形成方圆百公里内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三期文化序列,极大推动了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工作向纵深发展。跋山遗址群的构建和持续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为填补山东地区在此时段的研究空白增添更为坚实的证据,为探讨早期现代人出现与扩散等国际热点问题提供一批来自中国的材料。
未来规划 发展展望
我院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和传播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发挥文物资源独特优势,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有关精神,与沂水县人民政府充分酝酿协商,就加强新时代文物整理、研究、保护、展示与培训等工作达成合作共识。旧石器考古研究中心的建立和发展必将推进山东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促进专业考古人才与文物资源有机结合。下一步,我院将加强对旧石器考古研究中心的建设和指导,提高对跋山遗址群的发掘、研究、阐释和利用水平,为建立省考古院世界一流考古机构、打造体现齐鲁文化地域特色的“海岱考古”品牌,让考古更好的服务人民大众,讲好山东考古故事、文物故事,扎实推动山东文物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作出山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