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李罡受邀赴山西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并做专题讲座

2024年4月26日下午,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山西考古文博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校园”系列讲座活动第三讲在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报告厅举办,我院科技考古研究中心李罡研究馆员受邀做现场讲座。

李罡讲座的题目是《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的发现及考古学价值》。他从山东既往旧石器时代考古概况、跋山遗址群的发现与考古工作、考古学价值以及对山东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的展望4个方面逐一展开讲解。


李罡首先介绍了2020年前山东旧石器时代考古的主要工作情况,包括“山东第一洞”、新泰智人和沂源猿人化石的发现,以及联合其他科研机构开展旧石器时代调查和发掘等工作历程。他用“借力外援、合作发掘”、“预设课题、从头开始”、“踏破铁鞋、邂逅跋山”概括这一阶段山东旧石器考古工作的特点。他介绍说,随着对既往工作的梳理以及调查经验的逐步积累,在沂沭河流域、汶泗河流域以及大沽河流域陆续有了众多发现,尤其是发现跋山遗址后,考古队经过3年多的连续工作构建起距今10万年以来石器技术演进清晰的遗址群,山东旧石器考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山东考古院没有独立发掘、研究团队的落后状况。跋山考古队围绕跋山遗址找到一批具有原生层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并获取一系列绝对年代数据,积累了众多考古学材料,极大丰富了山东旧石器考古的研究材料,使海岱地区10万年以来的历史脉络清晰再现。


介绍跋山遗址群时,李罡首先对跋山遗址群的含义进行概括,重点介绍遗址群的核心-----跋山遗址以及水泉峪遗址的发现、发掘情况,二者在地层连续和石器技术演化方面的传承发展轨迹,简要介绍遗址群另外几个重要代表性遗址-----水门遗址、葛庄遗址、沂河头遗址的发掘情况以及与跋山遗址的考古学关系,指出通过跋山遗址群的构建在山东地区发现了10万年以来连续、完整的地层剖面;梳理出传承有序、稳中有进的四期文化;清理出距今10万年前古人类对巨型动物的利用的活动面,并出土了目前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象牙质铲形器;首次在山东地区找到了船形石核的原生层位,第一次明确了这种技术在山东出现的绝对年代。


在跋山遗址群考古学价值方面,李罡总结为:它系统完善海岱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文化发展序列;将散布在周边地区的简单石核-石片技术的石英旧石器遗存完整连接起来,说明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长期连续发展的特点早在旧石器时代便已显现;古人类为应对冰期、间冰期交替出现带来的环境变迁,调整适应策略及维生方式;为我们直系祖先来源问题提供了更重要的证据。

最后李罡介绍了跋山遗址群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展望,并向山西兄弟考古科研机构同行和山西大学师生发出邀请,以期增进学术交流,共同提高科研水平。


本次讲座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在场听众认真倾听思考。讲座完毕,李罡与参会学者及现场师生积极互动交流,学术氛围浓厚,会场不时传出阵阵掌声,反响良好。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宋艳花教授对李罡团队的考古工作予以充分肯定,评价跋山遗址群的构建,在“时、空”两个层次极大推动了山东旧石器考古的发展,并预祝山东旧石器考古有更多、更大发现。随后山西考古研究院郑媛副院长、古人类研究所石晓润副所长也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现场交流。

通过本次学术讲座,让最新的考古发现和前沿科研走进高校,拉近了学生与考古大发现的距离,开拓了其考古眼界及创新思维,促进了高校人才培养;同时,加强了我院与省外科研院所、兄弟单位间的交流互鉴,共同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我院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跋山遗址群项目的学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了学术影响力,为更好的讲好考古故事、山东故事,促进我院科研建设、创建世界一流考古机构增添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