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辉教授做客我院解密史前至三代时期朱砂的功能及其转化

      6月12日下午,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方辉教授受邀到访我院,在A栋中型会议室为我院职工带来题为《解密史前至三代时期朱砂的功能及其转化》的精彩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党委书记、院长孙波主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副院长徐波、二级教授郑同修列席,院内50余名职工参加。部分野外业务人员通过腾讯会议收听收看了此次讲座。






      首先,方辉教授从巴寡妇清与秦始皇帝的故事说起,引人入胜,简介了朱砂的由来;接着,介绍了朱砂水银、炼丹术及鎏金。然后,对中国古代的漆器制作工艺及出土文物进行了细致剖析,通过文献和文物讲述了古代朱砂与化妆品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对朱砂葬与祭祀坑的一系列考古进行了专业讲解,列举多处遗址为大家讲述不同时期朱砂使用的遗迹,结合文献资料与考古发现就脂粉与香料里朱砂的出现,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朱砂从墓葬到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最后评述了先秦遗址出土朱砂的化学分析及判断产地的方法。



      方教授认为,我国史前先民对于朱砂的使用可追溯至距今6500年左右的仰韶时代早期。大约从距今6000年的仰韶时代中期开始,朱砂以人骨涂朱、随葬品涂朱和撒入墓圹填土等方式被使用在贵族丧葬仪式中。以朱砂铺设墓底作为贵族葬仪中不可或缺的程序是在龙山时代的陶寺文化中确立的,并为此后的二里头文化或夏时期文化所继承,成为商周墓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战国后,朱砂墓的使用才越来越少。朱砂因其资源稀有,在早期国家王朝社会内部,祭司阶层通过宣扬朱砂在葬仪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对这一战略资源的垄断及再分配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威望。朱砂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身份地位,在某一历史时期还深受道家思想影响。方教授深入系统地解密了史前至三代时期朱砂的功能及其转化。




      本次讲座通俗易懂,研究对象以小见大,学术意义重大。讲座内容贴合我院工作实际,拓宽了我院职工,特别是田野业务人员的工作视野;通过学习和交流,大家对史前至三代时期朱砂的功能及其转化的概念、特点、内容、性质、时代特征、国别体系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以后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明晰了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讲座结束后,方辉教授对现场人员提出的问题予以详细解答,并同大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方辉,山东大学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考古学科学科评议组成员,山东大学博物馆名誉馆长,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考古教学与科研,主要研究领域为夏商周考古、考古学理论与考古学史。科研成果荣获包括多项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多项。主持和参与的考古发掘项目多次荣获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