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以弥河流域联合考古调查项目开启两国文化交流新领域

日前,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大学、上海大学和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海法大学等中外学术机构联合实施的中以弥河流域考古调查项目正式启动。10月11日,项目启动仪式在弥河源头山东临朐举行。启动仪式上,国家文物局、山东省文物局有关同志为联合考古队授旗。

弥河发源于山东中部的沂山山系,向北流入渤海,干流全长206千米,沿途所经为海岱地区古代遗存最为密集的区域。尤其在龙山至夏商时期,现已发现十余处重要遗址,显示出该地区具有较高的文明化水平,对鲁北乃至海岱地区社会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此次中以合作项目旨在全面了解弥河流域古代聚落分布状况和社会形态变迁模式,在全域系统调查基础上进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分析,探索史前农业、文明、国家起源过程,社会复杂化一般路径和地域特征,夏商时期海岱与中原地区交流互动关系,探讨其融入华夏文明的历史进程。

该项目是落实中以两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2015-2019年执行计划》的重要举措,开启了两国文化交流的新领域。项目有助于丰富和提升中国考古学理论方法与技术水平,促进古老文明比较研究,并将架设起两国互学互鉴的新的桥梁,推动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的形成,为扩大“一带一路”合作考古和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提供有力支撑。

(原文刊于:国家文物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