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鲁豫皖地区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学术研讨会 在山东滕州成功召开
2019年8月30日至31日,由中国考古学会夏商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两周专业指导委员会、山东省考古学会主办,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协办,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枣庄市文化和旅游局、滕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苏鲁豫皖地区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滕州市成功召开。
会议开幕式
开幕式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书记、研究馆员刘延常先生主持,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朱凤瀚先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刘绪先生、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先生、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廷琦先生、枣庄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吉忠先生、山东省考古学会理事长郑同修先生、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先生、枣庄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明鹏先生、滕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朱晏辰先生,还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日本岩手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郑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大学及苏鲁豫皖四省计50余个科研单位的130多位学者代表参加会议。
在开幕式致辞中,滕州市委宣传部长朱晏辰表示,此次学术研讨会选择在滕州举办,是对滕州文物保护工作的有力鞭策和极大推动,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为滕州的文物工作会诊把脉、传经送宝,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努力探索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滕州路径。枣庄市副市长刘吉忠指出这次商周考古会议的召开必将对古代地域文化交流融合的研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作用。山东省考古学会理事长郑同修认为这次会议是苏鲁豫皖课题再度掀起研究热潮的标志,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将在鲁南地区考古工作中加强课题指导意识,目前诸多重要考古发现奠定了良好基础。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王廷琦指出,这次研讨会是推进苏鲁豫皖地区商周考古学文化研究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山东省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发源地,创造了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物资源。十九大以来,山东文物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形成了“山东经验”,省文旅厅、省文物局将对苏鲁豫皖地区区域合作考古研究以及其他考古研究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希望与会各兄弟省份扩大区域联合,开展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学术研究。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在致辞中讲到,苏鲁豫皖地区在自然地理上也称为黄淮海平原,历史上有其独特面貌,《后汉书·东夷传》以“淮岱”称之,区别于“海岱”地区,“淮岱”地区跨越山东、苏北、皖北、豫东,高广仁先生曾有“淮系文化”之谓。自然地理的基础,人文地理的依据使得该地区在两周时期地域文化特色明显,比之商代更趋多样化。当下重提苏鲁豫皖课题,应更多的关注苏鲁豫皖地区考古学文化背后的动因。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强调,苏鲁豫皖在商周时期是连接中原地区与淮夷、东夷的重要通道,部族林立,是研究内容比较复杂的区域;同时该地区小国林立,在东西南北交流中势力消长,盛衰变化,也是研究比较有意义的地方;现在重提苏鲁豫皖地区考古与30年前相比,研究内容与目标已有所不同,应将考古学文化研究深化到区域历史文化和社会的研究,各个学科都要参与探讨更加广泛的问题。
会议分为主题发言与分组讨论。30日上午主题发言的10位学者,系统地介绍了鲁南、苏北、皖北和豫东地区夏商、西周和东周时期的考古发现,包括过去的资料和近年新发现,廓清了苏鲁豫皖地区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谱系和时空关系。
讨论环节分为夏商西周时期和东周时期两个小组进行,共有34位学者做了专题发言,内容涉及遗址、城址、墓葬等考古发现,青铜器、原始瓷、玉器、水晶制品、锡衣陶等器物研究,矿业遗存、青铜铸造、金文研究,葬俗分析、族群考证、体质人类学研究和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
会议总结阶段,9位学者做了主题发言。周润垦、樊温泉先生分别对江苏省和豫东地区商周考古发现研究情况进行了条分缕析,苏荣誉先生重点研究了郑州商城青铜器及其铸造遗存,吴伟华对小双桥遗址性质进行了辨析,徐良高先生从西周陶鬲入手探讨了相关文化分析方法,郑建明先生分析了春秋时期原始瓷的衰落和吴文化南下的关系。常怀颖先生对我国夏商周考古硕博士培养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发现,具有学术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江林昌先生发言强调了新时代“古史重建”的意义,考古学应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朱凤瀚先生对从青铜器铭文和文献记载结合等方面,对南淮夷及其相关西周遗存关系做了精彩阐述。
朱凤瀚先生进行主题发言
会议闭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商周研究室主任徐良高研究员主持,小组召集人汇报了专题讨论情况。刘绪、孙敬明、刘延常先生和刘书巨局长等做了总结发言和致辞。刘绪先生总结了苏鲁豫皖地区近年来商周时期考古工作的发展现状,指出了下一步苏鲁豫皖地区商周考古和综合研究的工作方向。刘延常先生在总结发言中强调,希望能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加强苏鲁豫皖地区商周时期考古工作的考察交流,及时公布相关资料,轮流举办学术会议,注重多学科合作研究,高校培养引导学生在论文选题方面向本区域倾斜,掀起苏鲁豫皖地区商周时期考古学研究的新热潮。
徐良高先生主持闭幕式
刘绪先生进行会议总结并致辞
刘延常先生闭幕式总结发言
与会期间,专家学者们参观了2017-2019年发掘的滕州市大韩东周贵族墓葬出土文物,和龙泉塔、滕州市博物馆、汉画像石馆、鲁班纪念馆、墨子纪念馆、墨砚馆和王学仲艺术馆。
与会代表参观滕州大韩东周墓地出土文物
苏鲁豫皖地区地处淮河中下游北侧,是古代徐州、兖州和豫州的交界区,是连接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的重要地带。该地区是古代文化重要交汇区、古族古国众多,是商、西周时期东夷、淮夷演变与融合的区域,是商文化、周文化与东夷文化、淮夷文化不断融合的区域,东周时期更是地域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区域,对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形成过程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近年来,苏鲁豫皖地区商周考古发现与研究取得诸多新成果。本次研讨会即是为加强该地区合作研究、促进学术交流而举办。
会上有50余位专家学者做了发言,提交论文提要80余篇,取得了预期的圆满效果,与会领导、专家和代表们对此次会议的组织安排和与取得学术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代表倡议: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大家齐心协力,重新打造好研究平台,建立区域合作机制,促进苏鲁豫区地区考古学文化的综合研究,发挥考古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独特作用,为挖掘、研究、阐发、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我们的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