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沂水跋山遗址重要考古发现成果发布

9月2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关于考古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一周年之际,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旧石器时代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进展,通报了我院与沂水文化旅游局共同联合发掘的沂水跋山遗址在内的3项重要考古发现成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出席会议。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现场


汇报跋山遗址发掘收获


跋山遗址地理位置


清理B发掘区剖面

我省参加本次“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的人员包括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王守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李罡副研究馆员、沂水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何法江等。跋山遗址执行领队李罡代表项目负责人孙波研究员做了关于跋山遗址2020、2021年度的考古工作情况汇报。汇报主要围绕遗址所在地理位置及地貌、遗址发掘过程及工作方法、主要发现出土物、遗址的意义、考古学价值及初步认识等几个方面展开。

与会专家包括王幼平教授,高星研究员,张弛教授,陈星灿研究员等先后对跋山遗址的工作过程和考古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并就下一步发掘和研究工作提出相应建议。专家们一致认为跋山遗址包含多个连续的文化层位,出土丰富的古人类遗物遗迹,对于建立我国东部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序列,论证中国-东亚人类的连续演化,研究当时人类的技术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背景,具有重大价值与意义。目前工作刚刚开始,发现仅是冰山一角,期待有更全面、更重要的发现。最后宋新潮局长对跋山遗址的未来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议未来的考古工作要立足跋山遗址并扩大到沂水流域,在一个更大的时空范围内去谋划系统的工作规划,制定详细的工作步骤,并注重多学科的合作交流,明确学术目标,增强调查力度,及时发表科研成果。

跋山遗址是一处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旷野遗址,位于临沂市沂水县、沂蒙山腹地 的沂河上游。北靠跋山水库为沂河和暖阳河交汇而成。2020年7月发现,今年4月末经国家局批准后开展抢救性发掘。通过一个多月发掘确认遗址文化遗物遗迹十分丰富,是目前山东地区发现的十分罕见的具有原地埋藏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存。结合地层堆积及周边调查初步判断遗址沉积类型为河流阶地堆积。石制品原料为就近取材。遗址年代初步测定为距今5-7万年,下部未清理的文化层年代会更老一些。目前已揭露出8个文化层,发掘出石制品、骨牙角制品及动物化石5000余件,揭露出1处人类活动面、3处用火遗迹。石制品类型丰富,包括锤击、砸击石核、盘状石核及各类石片,工具可见石球、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石钻及锯齿形器等。具有中国北方小石片技术体系的鲜明特点。跋山遗址尤为重要的发现是出土了一批骨、牙、角制品。包括用动物肢骨、象牙和鹿角加工修理而成的锥形器、铲形器,这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磨制骨、牙、角器,其中一件用象门齿制成的大型铲形器规整、罕见。

动物化石种类包括象、原始牛、赤鹿等,出现大象等动物化石集中埋藏的现象。光释光测年数据显示遗址中上部堆积年代为距今7万-5万年,下部更早。跋山遗址包含多个连续的文化层位,出土丰富的古人类遗物遗迹,对于建立我国东部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序列,论证中国-东亚人类的连续演化,研究当时人类的技术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背景,具有重大价值与意义。


大象埋藏坑

2020年9月及2021年4月末,在两次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沂水县文化和旅游局共同开始对跋山遗址开展第一阶段清理发掘。至6月8日,第一阶段发掘工作结束。鉴于遗址发现的重要意义,邀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泥河湾考古研究院以及山西博物院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赴沂水召开跋山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会。与会专家对遗址价值予以高度评价,并对下一步遗址的保护和发掘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指导建议。孙波院长在会上提出组建多学科联合考古队,共同开展下一步跋山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项目。跋山遗址发掘团队也参考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编制工作计划。围绕特定学术问题制定了五年工作规划,目前已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未来的工作将在遗址年代、埋藏环境、石制品技术、动物群和骨、牙、角制品等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专家现场会


室内观察出土文物

跋山遗址的发现在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领域十分重要。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业务人员自2010年开始便陆续展开旧石器时代考古专项调查工作,先后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遗址及地点30余处。但新的发现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绝大多数遗址无原生地层,即文化遗物采自地表;二是文化时代均大体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个别时代可能稍早,但因无确切地层依据,无法进行测年。反观跋山遗址的发现将大大改变这种现状。跋山遗址不但堆积深厚,年代跨度大,遗迹遗物也十分丰富。同时,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存发现数量相对少得多,对该遗址的科学发掘和多学科综合研究不但可以改变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的滞后局面,成为山东建立旧石器时代中期高密度文化序列的典型遗址,此外其所在时段正处在对探索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与发展及此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变迁与周边区域的古人群迁徙、文化、技术的传播交流与融合方面有重大指示作用的关键节点,学术价值更为重要。


跋山遗址研讨会

撰稿:李罡

照片:颜世全 尹纪亮 李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