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台遗址考古发掘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2021年5月8日,琅琊台遗址考古发掘研讨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召开。会议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和青岛市黄岛区博物馆共同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西北大学、辽宁大学、山东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博物馆和烟台市博物馆等科研院所及高校的近20位相关考古专家参加会议。

上午,与会专家来到琅琊台遗址发掘现场,先后考察了大台台顶及台西头村东南两处发掘区。专家们对大台夯土台基、排水管道和台西头村东南战国建筑基址等主要遗迹进行了现场调研,详细查看了出土器物标本。

参观发掘现场

下午,研讨会在西海岸新区会场召开,会议分三个阶段进行。前两个阶段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波主持,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董华峰及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廷琦先后致辞,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

研讨会

第二个阶段,发掘情况汇报。与会专家听取了发掘项目负责人、省考古院副研究员吕凯琅琊台遗址仅两年考古发掘收获。本项目为主动性考古发掘,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共同承担。发掘区分为大台台顶与台西头村东南两处,目前于台顶揭露秦汉时期夯土建筑台基西侧面,发现道路、台下房间、排水管道及登台踏步等重要遗迹,并在沿海发现较大规模战国时期建筑基址,为战国至秦汉礼制建筑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第三阶段,专家研讨。与会专家围绕琅琊台遗址考古发现的性质及意义发表各自意见并展开热烈讨论。各位专家对考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发掘思路清晰,遗迹判断准确,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对于发现的夯土台基等主要遗迹,一致认为意义重大,可作为探索战国至秦汉国家祭祀体系演变及齐地思想信仰传播的重要线索。关于发现遗存具体年代,专家根据各自的经验分别给予参考意见。大台顶部的两期夯土,多数专家认为其年代分别为秦代和西汉,但其形制和建筑技术与关中地区有区别,或许另有源头。台西头村东南发现的战国时期遗存,虽然年代早于大台,但在性质上可能与大台建筑存在一定的联系。各期遗存规模及形制的变化,体现了建筑技术和祭祀思想的演变。

各位专家对于下一步考古工作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议。对目前发现区内的遗迹,建议抓住关键点继续展开细致全面的清理,建立统一网格系统,规范发掘编号。在做好记录资料后,应大部分清理至早期遗迹,发掘中可采用复原式清理法。努力解决遗迹分期问题,通过出土遗物分析判明各期遗存年代,尤其需着力确定建筑起始年代。发掘局部的同时,要树立整体概念,将遗址作为长时间延续的大遗址来做,制定长期工作规划,通过勘探等手段构架遗址整体框架。工作范围可适当扩展,注意寻找和搞清相关功能区如窑址、祭祀坑等。对于当前发掘区以外的遗迹慎重考虑工作方法,可先进行解剖试掘。重视发掘成果与文献资料的关联,强化对自然地理格局的分析。注意收集其他地区这一时段的同类遗址信息,进行对比研究。加强多学科合作,建议采集植物样品进行测年。同时,专家们对遗址今后的考古工作方向及保护展示方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在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后,孙波院长表示,参加本次会议受益匪浅。各位专家分析严密、论证精彩,提出了大量宝贵的具体建议,为我们工作打开了思路。会后应积极吸收专家意见,细化到考古工作计划中,并以此为基点,将琅琊台遗址考古作为一项长期项目持续做下去。最后,孙波院长对各位专家提出真知灼见表示诚挚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