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陶文的发现与研究”讲座纪要
2024年6月5日晚,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临淄工作站二楼会议室举办“齐陶文的发现与研究”主题讲座。此次讲座邀请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刘海宇教授主讲,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徐波副院长主持。我院在临淄工地职工、实习学生以及临淄区文物系统部分干部现场聆听了此次讲座。
本次讲座以学术史回顾为主,刘教授详细介绍了齐陶文的起源、发现过程、出土地分布、研究方法与成果、研究心得等方面。
一、绪论
刘海宇教授首先对“陶文”进行了定义,明确此次讲座所讨论的范围。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由此观之,大汶口文化大口尊刻划符号、龙山文化丁公陶文都是中国古代文字的源头之一,但不属于狭义上的文字。
陶文是书写、刻划或戳印在陶器上的文字。已发现最早的陶文出土于偃师商城、郑州商城、郑州小双桥遗址等早商遗址。东周是陶文的兴盛期,这一时期陶文也被称为古陶文,齐陶文指东周时期齐国疆域内所出古陶文。
二、齐陶文发现与著录
1.晚清民国。按照李学勤先生考证,陈介祺在同治十一年(1872)得到第一方齐陶文资料,其后大批量收藏,并集有拓本《簠斋藏陶》。陈介祺不仅是齐陶文的发现者,也是是陶文收藏和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在陈介祺的带动和影响下,鲍康、吴云、潘祖荫、王懿荣、吴大澂等金石学家均收藏古陶文。此时期中日学者著有《铁云藏陶》《梦庵藏陶》《古陶文孴录》《季木藏陶》等陶文图录、字典类著作。
2.1949年以后。此时期出版有《陶文编》《古陶文字征》《陶文字典》等陶文字典、《古陶文汇编》《陶文图录》《步黟堂藏战国陶文遗珍》《新出齐陶文图录》《夕惕藏陶》《夕惕藏陶续编》《新出古陶文图录》《齐陶文集成》等陶文图录。同时,随着田野考古学的广泛开展,以《临淄齐国故城新出土陶文》《临淄齐故城》《新泰出土田齐陶文》等为代表的论著记录了齐陶文的出土地点、层位信息,为齐陶文研究带来新的视角。在这些整理成果的基础上,李学勤、朱德熙、裘锡圭、吴振武、孙敬明、李零等诸位先生对古陶文研究进一步深化。
三、齐陶文的出土地与著录简表
临淄是齐陶文主要出土地之一。根据刘海宇教授对齐陶文著录信息的梳理,出土陶文与齐故城周边东西周村、邵家圈、西石桥、督府巷、长胡村、龙贯庄等地窑址存在对应关系。
桓台、青州、广饶、济南、新泰、莱芜、沂水、诸城、高密、归城、平度、即墨等海岱腹地亦有出土。
四、齐陶文的研究成果及疑难字词
1.研究成果。裘锡圭先生释读出齐陶文常见字“图片”为“市”,进而识别三晋、楚系文字中的“市”字。朱德熙先生将齐陶文中原释为“向”或“尚”的常见字“图片”改释为“者”。近期,贾连翔先生将齐系陶文中的“图片”字释为“释”。刘教授还介绍了齐陶文中常见“立事人”身份的研究。
2.疑难字词。学界对齐陶文中部分字词的释读讨论较为充分,但部分尚未取得统一认识。刘海宇教授对其进行了介绍,如“图片”“敀”“图片”“图片”“图片丁”(合文)等字。
考古发掘出土的、带有文字的东周陶器,或者具有层位关系或伴出器物的陶器在陶文分期断代研究中极为重要。刘教授呼吁今后编辑出版考古发掘出土的齐陶文集成,为陶文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五、齐陶文的内容与特点
不同学者对齐陶文内容有不同的分类。刘海宇教授将齐陶文分为量器立(莅)事类、陶者籍贯类两大类,量器立(莅)事类下可分为立事类和市图片类,陶者籍贯类可分王卒类、王敀类、城阳类等小类。
刘教授还介绍了临淄、新泰、沂水三地出土立事类陶文的差异。
六、谈谈齐陶文的考释
讲座的最后,刘海宇教授根据清华简《五纪》篇的整理成果,考释齐系陶文以及齐玺中的“圶”及相关“图片”字,并结合《五纪》篇中诸多字形具备齐系文字特征,证明了清华简《五纪》篇与齐地思想文化间的关联。
刘教授的这项工作既展示了如何对古陶文疑难字进行考释,又透字见史,将其结果应用到先秦史研究之中。
讲座结束后,现场观众与刘海宇教授进行了问答,学术气氛热烈。徐波副院长对刘海宇教授表示了感谢,强调科研工作对我院的重要意义,要求各工地职工进一步加强学术研究与阐释、临淄工作站更好发挥学术交流职能。